温馨提示

快来完善个人信息吧

用户隐私保护提示

马铃薯气生茎腐病的发...

马铃薯气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控

2021年08月16日 来源:

      近几年我国北方一作区的马铃薯气生茎腐病(烂杆儿)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引起了广大种植者的关注,下面就该病的发生和防控做一简要介绍。

      病菌来源:马铃薯种薯是引起气生茎腐病、黑胫病以及软腐病的果胶杆菌的主要侵染源。马铃薯块茎在生长季被感染,被该细菌污染的种薯芽块在生长过程中会腐烂,随着腐烂的加深,它们会在根区释放出大量的细菌,从而污染正在生长的新薯的表面。皮孔是收获、储存和再次种植等过程中特别适合细菌存活的地方。因此,采用不带病原菌的低代种薯是防控该病害的一个重要前提。

      发病特点:正常情况下,气生茎腐病开始于马铃薯植株的茎部受伤的地方。伤口可以由培土和喷洒设备、昆虫取食、冰雹、大风伤害以及真菌侵染等引起。侵染这些伤口的细菌可能来自于腐烂的种薯芽块、灌溉水、雨水或邻近的发病植株。像黑胫病一样,感染了气生茎腐病的植株经常会在生长季当中萎蔫和死亡。被该细菌污染的块茎,如果其表面的细菌可以伤口或在积水条件下开张的气孔等通道进入块茎内部组织的话,便可在生长季中发生腐烂。在收获、转运和分级过程中,病菌自腐烂的块茎上传播扩散。

      病害防控:气生茎腐病在潮湿的条件下也会更严重;马铃薯的茎因大风、冰雹、昆虫、喷药或培土等农事操作被损伤之后特别容易感病。因此,可以通过避免种植株型大和叶片浓密的品种、通过增加行间距、通过避免过度施肥(特别是氮肥)来阻止叶片过度生长等来减轻该病危害。仔细控制灌溉的时机、持续时间以及频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作物的方法,最好让叶片在下午保持干燥。同样,为了使气生茎腐病的发生降至最低,减少灌溉次数、加长每次灌溉的时间比多次灌溉、每次时间短要好。上述措施会降低细菌性软腐病害的发生率,但都不能完全预防该病害,必要时还需运用化学防治,可以采用抗菌素类杀和铜制剂等对细菌有效的药剂。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还没有评论,快抢沙发~